“你说我这退休以后,是领退休金还是拿养老金?”78岁的李伯在社区棋牌室里皱着眉头问。旁边的王阿姨一拍桌子:“都一个意思呗,不就是每月发钱嘛!”结果小孙子在手机上查了半天,愣是没弄明白俩词到底差哪儿。谁能想到,这看似简单的事儿,居然让一家三口吵得不可开交——难道真就只是叫法不同?
别急,这事还真不止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。其实啊,退休金和养老金,就像豆腐脑加糖还是加盐,各地吃法不同,但底层逻辑大有文章。
先说说“出钱的人”是谁。老国企职工张叔家里那份退休金,每月都是单位直接打卡来的。据2025年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目前我国仍有约30%的机关事业单位采用独立发放模式。这类“工资型”福利,一般跟你原来收入、工龄挂钩——干得久、挣得多,自然拿得也厚实点。而所谓养老金,则是社会保险体系下的大锅饭:国家牵头、企业分担、个人参与,每个月从工资里扣点养老保险,再由单位按比例补齐,一起进了社保池子。“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,2024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10亿人。”所以,不管你是哪路神仙,只要参保达标,到年龄就能领到这份保障。
那标准怎么算?这里可没有“一刀切”。比如李伯当年在国企干了40年,他的退休金比邻居小刘高出不少;而同样缴纳15年的社保,小刘如果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,她的养老金反倒可能比内陆城市高。这背后,其实跟当地平均工资密切相关。《民政部白皮书》指出:2024年东部沿海城市人均基础养老金已达到3200元/月,而西部部分县区不足1800元/月(国家统计局核准)。这种地域差异,让很多外地务工人员心生感慨:“同样努力,为啥到手的钱不一样?”
再聊聊覆盖范围。有些朋友只知道本单位给钱,却忽略了社会化养老的大趋势。从前只有正式编制职工才有资格领退休金,现在灵活就业者、新农合参保居民,只要按规定缴费,也能享受国家兜底。“据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85%。”换句话说,无论你在哪个行业,只要愿意为自己的晚景买单,都不会被落下。
调整机制也是门学问。有些企业效益好,说涨就涨,有时候还能多发点节日慰问;但遇上经营困难,也可能缩水甚至拖欠。而社保里的养老金,则会根据物价指数等因素,由政府统一调控。“民政部数据显示,过去五年来,全国基础养老金累计上涨幅度达到22%。”这样做,就是为了保证大家生活水平不因通胀而缩水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如果只靠一种来源,总归风险大。所以现在不少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作为补充,让收入更稳妥一点。
最后有人关心,两者是不是越来越像?自2014年以来,“并轨制”逐步推进,到今年十周年节点,两套计算方式确实接近,但机关事业编仍然享受职业年金等额外福利,所以数额上的鸿沟暂时还没完全填平。这种现象,在许多省市都有体现,比如浙江某高校教师与企业职员相比,同样缴费却因职业属性获得更多补贴(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数据)。
咱们身边其实早就见过类似故事:去年社区改造适老化浴室时,大爷们聊天发现,有人每月两笔到账,一个来自原工作单位,一个则来自社保中心;还有灵活就业的小赵,自主创业多年,如今靠城乡居民医保攒下了一份稳稳当当的小康生活。不管是哪种模式,说到底都是为了让大家安安心心过晚年。但具体该怎么选,该如何规划,还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,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细细琢磨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你的晚景只能依赖一种保障,你会选择信任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岗位,还是相信国家搭建的大锅饭呢?对于这些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,你怎么看?
#百家号银发科技#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关联百科词条: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
众和配资-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-江西股票配资-股票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