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顺义最近搞了个大动作,在温榆河公园里建了个“科技小院”,这可是北京市首个公园里的“科技小院”,听着就挺新鲜。
这个小院子可不小,足足占地35亩,其中26亩能用来种东西,说是要搞什么“林下经济”,听起来很高大上。
这“科技小院”是顺义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联合龙湾巧嫂农业合作社、北京农学院一起弄的,位置选在了温榆河公园(故城记忆)的温榆远树区域。
小院里设施还挺齐全,座椅、垃圾桶、洗手池、木栈道啥都有,方便得很。
开张当天,就搞了个林下食用菌种植实践活动,说是要用农业科技来促进产学研合作,探索公园生态资源的价值。
这话说得挺官方,简单来说,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在公园里种蘑菇赚钱。
活动现场,一帮青年实训班的成员在专家指导下,种起了猪肚菇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邹亚杰说,这猪肚菇适合在北京地区林下栽培,这次先试种1000个菌包试试水。
更绝的是,种蘑菇用的肥料,都是温榆河公园里捡来的枯枝、落叶、杂草,简单发酵一下就成了肥料,这废物利用玩得挺溜。
北京农学院教授张国庆还说,他们想打造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型,在北京各个公园推广。
这事儿一出,网上立马炸开了锅。
有人觉得这主意挺好,公园不仅能逛,还能产出点啥,一举两得;也有人觉得这纯粹是瞎折腾,公园就该是公园,种什么蘑菇,破坏景观。
支持的声音觉得,这“科技小院”能盘活公园的闲置资源,增加收益,还能让大家体验农耕乐趣,挺有意义。
而且,把园林废弃物变废为宝,减少环境污染,也值得肯定。
反对的声音则认为,公园是公共空间,应该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,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。
而且,在公园里种蘑菇,可能会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。
更有网友担心,这会不会是变相的圈地行为,打着“科技”的旗号搞商业开发。
甚至有人扒出,国内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项目,但效果并不理想,有的因为管理不善导致菌种死亡,有的因为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产品滞销。
前车之鉴,不得不让人捏一把汗。
其实,这事儿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。
如果“科技小院”能够真正做到生态友好,不破坏环境,又能给公园带来收益,那自然是好事。
但如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,而牺牲了生态环境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顺义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表示,未来将持续拓展林下经济路径,推动林业资源的多元价值转化,为建设首都“花园城市”贡献力量。
这话听着挺好,但具体怎么做,还得拭目以待。
话说回来,公园里种蘑菇,这事儿你怎么看?是觉得挺有创意,还是觉得有点不靠谱?
众和配资-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-江西股票配资-股票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